殯葬文化變革是殯葬行業變革的中心內容之一,“厚養禮葬”的重點在“禮”,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,“禮源于俗,因俗制禮,以禮化俗,禮俗互動”等歷史經驗都體現了國家制度與民間習俗的融合。如何在弘揚中華優異傳統文化與殯葬文化變革進程中找到共融點?為此,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,我們特邀專門從事中國思想史、中國文化史、儒學思想史、儒家經典詮釋學、儒(孔)教問題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博士生導師、中國殯葬協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韓星教授,撰文《中國殯葬文化的四大精神內涵》,以期引導會員單位積極組織的集體共祭、社區公祭、家庭追思等現代追思活動,弘揚慎終追遠等優異傳統殯葬文化,引導群眾逐步從注重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以精神傳承為主上來,大力倡導網絡祭掃、鮮花祭掃、踏青遙祭、植樹緬懷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,把推行節地生態安葬與倡導厚養禮葬、保護生態環境、造福子孫后代結合起來,培育具有時代特征、民族特點、群眾基礎的殯葬行為規范。
殯葬是人類圍繞個體自然生命死亡而展開的告別與祭奠活動,其文化內蘊是豐富而深刻的,體現了人對生命價值的認識、理解與把握。中國殯葬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,傳承發展中華優異傳統文化也必然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異殯葬文化,而較重要的是傳承發展其內在的中心精神。
中國殯葬文化的精神內涵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:
一是哀戚之情。人有喜怒哀惡欲各種情感,其中哀戚之情是喪親以后的悲哀傷痛之情?!缎⒔洝视H章》:“孝子之喪親也,哭不偯,禮無容,言不文,服美不安,聞樂不樂,食旨不甘,此哀戚之情也?!卑葜樵从谌藦娏业纳庾R。生命只有一次,不可復歸,死亡就是永遠的失去,因此親人的逝世給活著的人以沉重打擊,使人產生不可抑制的悲痛之情。這種情感是殯葬活動的主導情感,貫穿于殯葬儀式的始終,彌散于參加殯葬活動的所有人,于是形成一種凝重、莊嚴的氛圍,使得殯葬活動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的感通、感應和關懷。儒家認為,哀戚之情是喪禮的本質??鬃诱f:“禮,與其奢也,寧儉;喪,與其易也,寧戚?!保ā栋速罚捌荨本褪嵌Y的情感本質。在禮的情感本質與奢儉形式之間,孔子說與其走形式,不如守本質。因此,殯葬文化就要寄托人們這種較強烈、豐富、深厚的哀戚情感。
二是孝道仁愛。儒家認為,喪祭之禮的道德本質是由孝道推衍的仁愛。有一次孟懿子向孔子請教孝道問題,孔子說:“無違”,不要違背喪葬之禮,要做到“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?!?《論語·為政篇》)即父母活著時,要以禮相待,父母去世后,要按照規矩為他們安葬和進行祭祀活動,這都孝道的應有之義。由喪祭之禮所體現的孝道,進一步推衍出“泛愛眾”的仁愛精神?!犊鬃蛹艺Z·五刑解》引孔子的話說:“不孝者生于不仁,不仁者生于喪祭之禮無。明喪祭之禮,所以教仁愛也。能教仁愛,則喪思慕,祭祀不解人子饋養之道。喪祭之禮明,則為民孝矣?!币馑际钦f,不孝順父母是由于缺乏仁愛引起的,缺乏仁愛又是由于不講喪祭的禮儀引起的。彰明喪祭的禮儀,是為了教導人們仁愛。喪祭的禮儀得到彰明,那么老百姓就會孝順父母。
三是虔誠恭敬?!笆耪邽樽稹?,對逝者的尊敬,從喪禮開始,延伸到祭祀?!墩撜Z·雍也篇》載孔子說:“敬鬼神而遠之?!斌w現了一種敬而遠之的理智態度與中道智慧。對于祭祀禮儀,孔子強調必須以虔敬之心親自參加祭祀:“祭如在。子曰:‘吾不與祭,如不祭?!保ā墩撜Z·八佾篇》)強調的是對祭祀對象的尊崇以及自身的崇敬之心,在祭祀過程中體驗到與其溝通。因此,祭祀不只是一套禮儀形式,而是致誠敬于逝者以通死生之界限,使幽明不隔,古今同在。誠則相感,思則相通。臨祭之時,致誠敬以求宛如活現于我之前。
四是以人為本?!蹲髠鳌焚夜拍辏骸凹漓?,以為人也。民,神之主也?!奔漓攵Y儀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?!盾髯印ざY論》中也談到:“祭者,志意思慕之情也,忠信愛敬之至矣,禮節文貌之盛矣,茍非圣人,莫之能知也。圣人明知之,士君子安行之,官人以為守,百姓以成俗?!边@是說,祭祀是借以表達人的思慕之情,忠信愛敬之意,是人道精神的體現,是祭祀的本質之所在。正因為如此,儒家強調以“神道設教”的教化方式教化民眾,通過祭祀禮儀的形式,以體現人文的精神,就是民本理念。
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,殯葬文化也是這樣。一般而言,文化的精神內涵是相對穩定不變的,要構建新時代的殯葬文化體系,所傳承的內容也在其精神內核;而文化的物質、制度層面,則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因革損益,文化創新也包括了與時俱進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。